【中藥植物】 廣藿香

2011112818:09




 

學名:Pogostemon cablin (Blanco) Bentham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科別:唇形科。

別名:藿香.枝香.刺蕊草。

產地:原產中國大陸。台灣零星標本性栽培而不多見。

採集加工:5~6月和9~10月間.枝葉繁茂時採全草.除去根.曬乾備用。

藥理作用:

1.廣藿香揮發油能促進胃液分泌.增強消化力。對胃腸有解痙.防腐作用。

2.抑菌試驗:廣藿香對常見的致病性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。

3.廣藿香酮對金黃色葡萄球菌.甲型溶血性鏈球菌等有抑制作用。

性味:(全草)味辛.性微溫。

功能:發表解暑.行氣化濕.芳香化濁.開胃止嘔。

用於:中暑發熱.鼻淵頭痛.濕濁中阻.胸悶不舒.暑濕倦怠.食慾不振.噁心.痞滿嘔吐.腹痛泄瀉。

外用:治手 .足癬。

附方:

手.足癬治法 : 取廣藿香30克.黃精12克.大黃12克.皂礬12克.浸於1公斤米醋中7~8天.去渣備用。用時將患部放入藥水中浸泡.已全部浸入為止.每次30分鐘.每日三次。浸藥後禁用肥皂或鹼性清潔劑洗滌

資料來源:中國中藥資源志要(科學).全國中草藥匯編(上)人民衛生.原色台灣藥用植物圖鑑(4)(南天書局)